新闻中心

【十九大专题:放管服-发改委篇】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系列报道之七:放好管好服务好 政通事通民心通

发布日期:2017-10-12      阅读量:6656

中国改革报 海峰金色大讲堂

  智慧海峰.gif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推进“放管服”改革正是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为发展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转变政风,严格依法行政、注重源头反腐、突出标本兼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我革命

大力推进权力“瘦身”


  “放管服”改革,不仅是审批的减少、权力的下放,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更是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高度重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并多次作出部署。李克强总理强调,“‘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作为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部门,国家发改委始终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自身改革的重要任务,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持续加大投资、价格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为市场主体减负增效。这些改革举措,既有效压缩了寻租空间,也从源头上防范了寻租腐败风险。

  数据显示,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提前完成国务院削减1/3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任务,目前已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全部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并将能评事项全部下放地方实施。同时,取消17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2项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2013年、2014年、2016年三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企业投资核准项目累计减少90%。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项目由全面核准改为“普遍备案+有限核准”,96%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除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外,98%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对政府定价目录展开全面修订,中央层面放开或下放约80项商品和服务的定价,31个省区市政府定价项目由四年前平均100多项减少至平均45项左右,2000多种药品、全部农产品、绝大多数专业服务、部分竞争性交通运输和邮政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电力、天然气市场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抓紧建章立制规范履职用权,今年上半年已颁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和《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在减少项目审批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投资项目的审核和备案,规范了投资项目的在线报备和全过程监管。

  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建立权力责任清单是简政放权的助推器。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通过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管住政府之手,让审批流程更加清晰透明。


转移重心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简政不是减政,放权不是放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放权的同时保证市场真正有序运行变得极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管结合、并重,只放不管必有后患。”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多次强调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审批权放开或下放后,监管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如果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后患无穷。”

  体会监管真味,展现责任担当。今年8月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四楼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在500多名青年干部专注的倾听中,“周三大讲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系列讲座完美收官。本次系列讲座由何立峰亲自确定主题、主讲人、举办时间和培训对象。活动邀请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副秘书长周晓飞及相关司局主要负责人等6位主讲人分别围绕事中事后监管的意义、什么是事中事后监管、项目稽察和事中事后监管、如何进行事中事后监管、事中事后监管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督查督办等进行专题辅导讲座。

  “事中事后监管是监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7月5日举办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系列讲座第一讲中,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杨洁指出,目前,我国各地方、各部门积极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构建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推动智能监管全覆盖、规范重点领域监管流程、形成多元参与监管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加大取消下放力度的同时,国家发改委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强化主动监管、认真履职意识,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行“互联网+监管”,建成运行“放管服”改革“四个平台”,即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并在投资、价格、信用等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为公平营商创造良好条件。

  记者在对国家发改委多个司局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事中事后监管在依法查处取缔“地条钢”、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进煤炭去产能、促进电力运行调节、进口原油使用、全口径外债、外商投资及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项目监管等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大作用。

  据杨洁介绍,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开展事中事后监管有关制度建设,研究起草全委关于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她表示,国家发改委将通过强化改革创新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树立“宽进严管”的监管理念,明确监管职责,推行协同高效的监管方式,完善科学有效的监管规则。“我们将着力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强化监管手段,丰富监管载体。”


创新方式

提升优化政务服务


  从月坛南街拐进清幽的三里河南五巷,没多远就到了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门口。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发迎了上来。“小发,可以跟我介绍一下2号窗口都能办理哪些业务吗?”记者忍不住问道。

  “好的,请稍等,正在为您查询中。我们2号窗口办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借款规模审批,粮食、煤炭出口配额和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审批和对借用外债规模的管理事项。小发回答完毕了呀!”脑袋圆圆还别着蝴蝶结的小发详细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是国家发改委党组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有力举措。政务服务大厅运行两年多来,一直坚持“阳光审批、政务公开、主动服务”的宗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李克强总理曾亲临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张高丽副总理3次莅临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国家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是一个对外服务的总窗口,是一个自我加压的突破口,是一个集成高效的总枢纽,更是一个纵横联动的大平台。”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副主任、政务服务大厅主任黄勇说。

  据了解,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成并运行后,国家发改委行政审批事项和权责事项纳入大厅一口受理,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统一答复。对行政许可等事项,逐项规范编制办事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提供办事流程图,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同时,严格办理时限,建立督办机制。截至目前,所有受理事项全部按时办结,实现审批“零超时”。

  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最新数据显示,政务服务大厅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截至今年9月21日,累计接收各类申请文件12,647件,单日最高接收180件,受理现场和电话咨询13,503起,接待42,666人,实现服务满意度100%。

  改革期待大担当,改革呼唤行动派。国家发改委将持之以恒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政)



END.jpg

金色大讲堂.gif




下一篇:【十九大专题:放管服-税收篇】关注 | 税务总局党组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税务系统基层建设的若干措施》

联系我们

北京:010-68311878(疫情期间,请拨打:13901006625)

上海:

深圳:0755-23895517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乙5号鸿儒大厦B座3层